【牢记嘱托 勇担使命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宁夏篇章】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宁夏篇章中展现社科作为
宁夏社科联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加快建设美丽新宁夏贡献智慧力量。图为宁夏社科联在宁夏大学开展调研活动。 宁夏社科联供图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新时代新征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冲锋号,提出了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战略任务。宁夏哲学社会科学界要从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上来,统一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自治区党委十三届八次全会精神上来,坚持高举旗帜、把牢方向,在研究阐释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上勇担新使命;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加快建设美丽新宁夏作出新贡献;坚持改革创新、精耕细作,在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上取得新突破,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宁夏篇章彰显社科担当、展现社科作为。
高举旗帜、把牢方向,坚定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灵魂所在、优势所在。在思想信仰和理论指导这个问题上,全区哲学社会科学界要始终站稳政治立场,把宣传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核心职能,创新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工程和社科理论正本清源工程。
要求真,解决好“真懂真信”这个首要问题。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权威“教科书”,行而不辍、驰而不息地弄清楚其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把正确的政治方向、学术导向、价值取向体现到哲学社会科学各领域。尤其要总结提炼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宁夏的生动实践,不断推进基于宁夏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坚持以学术讲政治,坚定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要用情,解决好“为谁服务”这个根本问题。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既观照群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又回应群众的利益诉求和心声,把维护群众利益作为研究的动力,围绕解决收入、就业、教育、医疗、养老、托幼、住房等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深入基层一线开展实践研究,真正把学问耕种在宁夏大地上、写进群众心坎里。
要务实,解决好“怎么来用”这个中心问题。把理论武装、课题研究、社科评奖、社科普及、人才培养等工作的抓手落到研究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来,落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有效办法上来,着力在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上下功夫,把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找到的答案变成推动宁夏高质量发展的新答卷,做到以成果论英雄、“种出庄稼来”。
要“守垒”,解决好“安全防线”这个基础问题。深刻认识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旗帜鲜明地站在意识形态工作第一线,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密切关注思想理论动态,准确阐释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政策精神。落细落小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同时,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敢于交锋、善于引导,最大限度地消除杂音噪声,让党的主张成为时代最强音。
要“持正”,解决好“立身做人”这个关键问题。把做人、做事、做学问统一起来,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践行“方向明、主义真、学问高、德行正”的要求,对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进行科学总结和理论升华,让形成的理论成果为群众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把自身价值充分体现到为党和人民奋斗的实际行动中。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加快建设美丽新宁夏贡献智慧力量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哲学社会科学界的职责所在、价值所在、力量所在。全区哲学社会科学界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进一步深化认识、感恩奋进,为加快建设美丽新宁夏提供有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
在理论研究上多下实功。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把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引向深入,阐明其逻辑系统的整体性、价值导向的一致性和层次结构的一贯性,推进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研究、学理化阐释。多学科、多领域、多视角深入研究阐释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引下的宁夏现代化发展路径,努力推出一批标志性成果,为把习近平总书记为宁夏擘画的美好蓝图变成生动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精神支撑。
在服务发展上多献实策。瞄准事关宁夏发展的长远性、全局性、根本性重大任务,聚焦如何统筹推进“六新六特六优+N”产业发展,如何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走深走实等问题,用好中央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跨行政区合作发展、东西部协作等机制,深入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实践性研究,积极参与国家和自治区社科规划项目课题研究以及“十五五”规划设计,拿出更多高质量咨政建议,服务自治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有效施政。
在文化自信上多鼓实劲。宁夏大地的红色文化、黄河文化,是全区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基石和底气。要准确把握“两个结合”的科学逻辑,坚定文化自信,利用建设黄河文化传承彰显区有利契机,实施好传承黄河文化基因延续中华历史文脉推进工程、精神培育孵化工程等,深入挖掘宁夏地域文化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深入阐释宁夏特色文化蕴藏的人文精神和道德范式,深入研究全区文化发展的策略构建和实现途径,发挥好文化润物耕心作用。
在宣传普及上多求实效。加快构建分布广泛、特色鲜明、惠及基层群众的社科普及网络体系,形成大社科普及工作格局。要当好社科普及“播种机”,把群众关注的与社科普及主题结合起来,增强宣传的说服力、吸引力、感召力。要建好社科普及“主阵地”,做响“宁夏社科普及周”“朔方人文科学大讲堂”等科普品牌。要推进社科普及走进“百姓家”,大张旗鼓开展“黄河水甜、共产党亲、习近平总书记好”宣传教育,有声有色讲好新时代宁夏故事。
勇于创新、精耕细作,加快推进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
创新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永恒课题。全区哲学社会科学界要紧扣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赋予的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战略任务,抓牢创新这一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发展的动力,牵紧“牛鼻子”,细耕“责任田”,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提升宁夏哲学社会科学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加快健全社科体制机制。创新学术研究组织方式,依托现有资源,进一步整合党政机关、党校、社科院、高校、智库资源,探索建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引领带动”、马克思主义学院“集中攻关”、社科规划项目“揭榜挂帅”、新型智库“协同作战”的工作机制。搭建社科合作平台,开展跨部门、跨学科、跨区域协作。完善成果转化机制,更好地将优秀成果评选出来、运用起来、推广开来。
加快构建现代学科体系。深入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实施“一盘棋”优化学科布局,巩固基础学科、强化应用学科、发展交叉学科、做强优势学科、扶持冷门学科,着力建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群。持续创新话语体系,加强对全区文化和历史资源的挖掘研究,努力推动形成风格鲜明、优势凸显的具有中国特色、宁夏风格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宁字号”学科和学术品牌。
加快强化社科人才支撑。放大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工作格局,围绕人才“引育用留”全链条,构建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工作体系。加快人才队伍建设体制机制创新,完善职称评定和人才遴选评价制度,支持和吸引国内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在宁夏设立社科研究基地。加快实施人才汇聚计划,构建种类齐全、梯队衔接、结构合理、专业突出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体系。
加快推进新型智库建设。加强智库发展宏观指导,完善新型智库体系建设,创新“部门点题、智库认领”的政智对接机制,推动智库与党政部门从“握手”到“牵手”深度合作。鼓励并支持各智库单位加强同全国同类型智库合作,探索建立自治区智库联盟,推进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宁夏分体系赋能智库建设,推动形成布局合理、优势互补、充满活力的新型智库体系。
(作者系宁夏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主席)
责任编辑:何青芳